手机端
关注 · 手机版
无障碍
长者助手
繁体版
发布时间:2025-11-17 14:16 来源:白云区供销社
“十四五”期间,白云区供销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供销社服务“三农”主责主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在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白云区社连续5年获评涉农组一等奖、优秀单位等称号。
深化社企改革,推动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
社企改革是供销系统激发活力、提升服务能力的核心抓手。白云区社立足主责主业,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协同为目标,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抓好项目建设等,为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推进社有企业改革重组。2020年底,白云区社对社有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完善集团化管理架构,发挥总公司统筹协调作用,通过集团化发展,更好统筹整合人、财、物等要素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强化公有资产控制力。整合重组新建广州市云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白云供销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广州市恒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承接供销社服务“三农”、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及社有资产运营等重要职责,推动社有资本向为农服务关键领域和再生资源回收优势产业集中。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其中3家社有企业为“四上”企业,1家为市农业龙头企业。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及资产物业运营板块,抓好重点物业招商,带动物业转型升级,优化物业产业生态。近年来完成白云供销综合服务大厦、门口岭工业区、沙岗岭物业、新市广场、红卫场等多宗重点物业招商,聚焦“三农”主责主业发展,充分整合社有物业资源,推动省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现代都市农业智汇大厦、区级助农服务综合平台、食材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业项目落地。目前,全社系统约2.2万平方米物业用于服务“三农”,助推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升级。
创新土地流转“白云模式”,提升现代农业服务水平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针对白云区农村土地闲置、生产分散化、产出效益低等问题,白云区社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盘活存量土地,推动土地资源向优质农业项目集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造规模化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探索“政府主导+服务平台公司实施”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达成土地流入约9848亩,引进广良、永锋等10多家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在白云区落地广良白云基地蔬菜种业研发农场及无人植物工厂、峡石村蝴蝶兰产业园、大田数字化有机韭菜田园综合体项目、洲星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做好流转企业服务管理。
全力盘活存量土地。高标准谋划农业产业项目,利用钟落潭镇湴湖存量地块(南面地块)打造规模化、设施化的绿色健康蔬菜种植基地,项目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范围。引入广州万顷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峡石村打造广州白云蝴蝶兰产业园项目,拟面向国际引进顶尖兰花企业,打造成全球兰花产业中心。打造钟落潭镇湴湖村、江高镇峡石村、龙归街夏良村(夏良农业公园)等3个农业示范性生产基地,累计种植水稻、玉米、瓜果菜等农作物近1.1万亩次、收获约3590吨农作物。
构建农产品经营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链路,是提升农业效益、保障农民增收的关键。白云区社围绕农产品流通各环节,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经营体系,让白云区优质农产品 “走出去、卖得好”。
组建供应链平台。白云区社以社有企业云供公司为市场主体,整合上游供应商及农业基地资源,打造以食材配送、渠道销售为主,机团销售、大宗农产品贸易为辅的农产品流通经营模式,与230家单位、企业达成采购合作,可供销售产品约1500款。利用社有物业打造白云供销食材配送中心和商品仓储、配送基地。2021年以来,商品销售额实现连续4年逐年递增。
深化品牌建设。围绕丝苗米、灵芝等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白云区社深入推进“石马桃花”“沙田柠檬”“龙岗黄皮”等9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品牌和“粤字号”“名特优新”等10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自主开发“云啖食”“廣云集”“白云农趣”等农产品商标,推出灵芝茶、灵芝马蹄粉等自有及联名产品35款,有效提升白云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发展农村电商。以“社村”合作为切入点,白云区社依托丰益直播基地打造区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配套建设区域性云仓物流配送中心,提供电商直播、仓储配送、分拣包装等一站式服务,带动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送到广大市民“家门口”。2024年以来通过平台带动区内农业经营主体线上完成农产品订单142万单,销售额超6000万元。此外,与高校合作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开展培训活动逾10场次,助力20多个大学生主播团在区级综合助农服务平台设置第二直播点,共同为区内农业经营主体直播带货。
深化消费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与贵州、福建、广东梅州及湛江等地开展帮扶合作,建设帮扶专区“三区”25个、帮扶馆1个,销售帮扶产品逾3000万元。依托国家832平台、消费帮扶馆、“白云农夫市集”小程序商城等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帮扶地区参与大型产销对接活动,拓展帮扶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提升消费帮扶市场额度。“白云供销助农帮扶馆”自建成以来,连续3年获“广州市消费帮扶积极参与单位”。
完善为农服务网络,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供销合作社的根基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白云区社聚焦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构建全方位、高效率的为农服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以来,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目前系统内领办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共53家,种(养)面积逾万亩,社员16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近万户,建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7个,指导并协助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线口及供销线口各种项目及品牌申报。2021年以来,获评市级以上农民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27家次,农产品品牌40个,目前系统内农产品品牌84个,荣誉称号64个。
提升农技农化服务水平。培育区内首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打造白云区供销社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形成具备农资配送、生产托管、农机服务、农技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依托“1+6+10”为农服务网络和镇级基层社,为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指导、品牌建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2021年以来,提供农技农化咨询超58万人次,开展农技农化培训52场次。
打造农资供应服务体系。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搭建“4个农资配送企业+12个庄稼医院及农资店+200余个农资配送网点”农资配送网络,实现区内农资供应服务全天候响应、2小时送达。2021年以来,累计供应化肥超10万吨、农药超700吨,常规储存化肥约1500吨、农药300多种约40吨。
推动金融保险服务落地。链接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金融服务,2021年以来持续开展农村金融保险推广宣传工作,促成农业主体及农户购买政策性保险逾6万亩次,赔付金额超900万元,2021年至今保额逾5亿元,惠农贷款超3200万元。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构建“供销社+N”多元综合体。率先在全市推动6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党群共建、战略合作、公益志愿、文化建设“四联动”的方式,充分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高校、协会企业、公益团队等逾200家单位和企业资源,为村民提供城乡均等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时推动白云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揭牌运营,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并引进农业人才开展培训交流。2021年以来,开展农村社工服务5100多场次,提供农村综合服务约127万人次。
探索发展农文旅产业。开展“供销+”融合发展模式的农文旅系列活动,依托帽峰山、流溪河、云溪湾及巴江河四大特色都市农业带,串联全区50余个文旅地标,研发“小瓦片大生态”(获首届全国自然教育文创大赛铜奖)等逾30个研学课程,打造8条农文旅研学线路,开展活动近1000场次,年引流逾百万人次,着力打造白云区农业精品旅游新标杆。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盘活农村闲置用地,通过党建共建形式推动农村“四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生态板块建设,建成夏良村“初心田园”、南岗村“农趣园”、黄榜岭村“三兄弟田”、竹三村菇菌种植实验示范基地等4个白云供销农业体验基地,其中“初心田园”项目获得“景观界奥斯卡”ASLA社区服务类荣誉奖、广州市“最美广州城市小菜园”称号,以“小景观”带动乡村风貌“大变化”。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白云区社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后端处理、终端利用”全产业链条,推动构建以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链条的公共基础型四级回收处理体系,为城乡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供销力量。
网络体系实现“全覆盖”。建成24个镇街中转站、265个规范化回收站点,升级改造151间,网络覆盖率由38%提升至100%。打造“1+N”(即1个街级资源集运中心,若干个村居级回收站点含“两网融合”网点)整街推进模式,创建2条市级示范线路,构建“15分钟回收圈”,形成“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后端处理”三级闭环。
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建成大件家具处理中心和玻璃回收处理中心2家区级分拣中心和1家电器电子分拣和临时存放中心。大件家具处理中心年均全自动化处理大件家具1万吨,2021年以来资源化利用约2万吨,减容约41万立方米;玻璃回收处理中心自2024年底运营以来,处理玻璃约2万吨;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项目总用地规模约55亩,拟打造华南最大废旧电池循环利用基地。开发“云e收”再生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在24个镇街176个站点推广部署,实现“回收—运输—处理—交易”全流程扫码留痕。
未来,白云区社将紧扣服务“三农”主责主业,主动融入城乡融合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展为农服务场景、壮大绿色循环产业,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供销力量。